附件1:中國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標準專家共識(第一版)
1.沒有政治錯誤,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具有CN和ISSN刊號(刊登在雜志指定位置)。
3.具有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編輯委員會(編委名單每年至少刊登1—2次)。
4.具有明確、固定的編輯部地址,包括聯系方式及符合要求的編輯人員和辦公條件,具有固定的投稿平臺和網站。
5.發表的論文至少有1-2位同專業評審專家評審且同意發表。同等條件下,發表的論文文末標明評審專家姓名的雜志優先
(指同意發表的專家,不同意發表的專家姓名不刊登)。
6.發表論文的文末標明本文責任編輯的姓名。
7.具有嚴格的不端行為檢測制度,發表論文整體復制比小于30%,單篇復制比小于15%。
8.有完善的編輯部管理制度及論文“三審五定”的操作流程規定。
9.學術、技術類期刊年發文量小,按240頁月刊計算,每期不多于100篇。
10.經期刊所在學科領域專家評審認可,或在本學科排序位于前五分之四。
11.論文相關資料和數據,包括單位介紹信、實驗數據、實驗圖片、專家審稿意見等必須上傳期刊投稿平臺備查,以防學術造假。
12.期刊學術質量指數排名在前80%范圍內,促進學術交流和知識傳播(詳見附件:科技期刊學術質量指數量表)。
附件2:醫務人員學術(職稱)論文類型
專家共識(第一版)
論著類論文:具備學術論文的基本要素,符合科技論文的編寫規范。包括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和調查研究。
述評類論文:針對某一學科某一熱點問題或研究專題進行較為廣泛而深入的闡述和精辟的評論,要求觀點鮮明、針對性強。包括專家述評、專家筆談、專家論壇、焦點論壇。
綜述類論文:以某一專題為中心,查閱、收集大量國內外近期的原創醫學文獻,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整理而寫出綜述,以反映出該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等情況,并做出初步的評論和建議。綜述類論文包括文獻綜述和Meta分析(薈萃分析)。
診療規范或專家共識(執筆者):由某一疾病或某一研究專題的權威專家集體對某一疾病或某一研究專題形成的文章。
病例分析或病例報告:病例分析是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雜癥,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經驗教訓或經驗總結:包括臨床誤診誤治、診療過程中經驗等方面的文章,包括短篇報告和個案報告,字數不少于2000字。
臨床病理(例)討論:主要是針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診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 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例)討論則以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和相關討論為主。
醫學人文:促進人文精神提升,弘揚正向、向善的仁愛文化。加強醫務人員對醫學人文的認識和關注,改善醫患關系,推進醫學高質量發展。
其他:如學術會議紀要、臨床查房報告、書評、作者來信、科普論文等,有學術價值,且內容較豐富,字數不少于2000字,亦可作為職稱晉升論文。
附件3:核心期刊一票否決的情況
1.只追求經濟利益,不重視學術質量的期刊。
2.發表文章中60%沒有進行同行專家評議的期刊。
3.由“第三方”代寫論文的期刊。
4.由“第三方”代投論文的期刊。
5.由“第三方”對論文內容進行學術修改的期刊。
6.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信息的期刊。
7.違反論文署名規范及科研出版倫理要求的期刊。
附件4:2020中國醫藥衛生“核心期刊”目錄